【明報專訊】《明報》上周四主辦「香港新坐標——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」高峰論壇,設專題論壇環節,由香港藝術學院院長茹國烈擔任嘉賓主持,聯同另外6名嘉賓,就「承先啟後,坐言起行——推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」主題討論。旅遊發展局總幹事程鼎一引述該局調查稱,在新冠疫情後旅客更傾向了解當地歷史文化,「文化藝術之都」能吸引旅客到訪,惟指在旅客眼中,「香港並不是其中一個」。
旅遊發展局總幹事程鼎一說,將文化及旅遊融合推廣是大趨勢,旅發局全球調查向16個地方收集1.35萬份意見,發現大部分旅客的旅遊模式在新冠疫情後有所改變,對旅遊追求不止「食、玩、買」,「而是希望更深度、浸淫式去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,了解更多當地藝術文化市場」。他稱,調查問及「作為文化藝術之都,可以吸引多少旅客」,大部分旅客都認為能夠吸引他們,但香港並非其中一個,因此認為香港非常有契機加強力度發展文化旅遊。
灣區盼港當龍頭向外推廣旅遊
程鼎一又表示,旅發局與大灣區旅遊推廣機構有聯絡,「發現他們都頗希望香港作為龍頭,去幫助推廣整個大灣區的旅遊,尤其是對海外、國際方面的推廣」,這亦正是香港的強項。他又說,要推動文旅產業發展,就「不止在於講一個故事」。
除歷史文化 旅客盼個性化體驗
旅發局回覆稱,就重塑香港旅遊品牌,去年做了一系列研究和調查,包括於16個主要客源市場(包括內地、南韓、日本、東南亞、澳洲、英國、美國等),訪問13,500多名旅客。根據調查結果,旅發局歸納出多個可持續發展的疫後出行趨勢,其中,旅客普遍追求沉浸式體驗,希望深入探索旅遊目的地的藝術、文化和歷史。其他趨勢包括追求更個性化的體驗、重新認識及發掘旅遊目的地新一面等。
西九管理局成員黑國強 憂大型藝展流走
藝發局委員、西九管理局董事局成員黑國強在論壇中表示,藝發局一直有做藝術界年度調查報告,認為值得參考、數字準確,稱「很驚訝同業都不知道有這報告」,又建議業者可以集中發展一個最受歡迎的藝術項目。
翻查藝發局「藝術界年度調查結果簡報——2020/21視覺藝術」統計數字,2020/21年度有913個視覺藝術實體展覽,較2016/17年度的1265個減少28%。撇除常設展覽,2020/21年度綜合展佔比最多,有265個;其次為繪畫及攝影,各佔238個及128個;最少為兒童藝術,該年度只得6個相關展覽。黑國強稱,疫情對藝術行業影響大,憂慮大型藝術展會流走,要解決通關問題,因為單靠「內循環」,便「頂唔順」。
DSE藝術科考生跌 黃英琦憂日後缺人才 許冰心稱流行與藝術不衝突「可crossover」
【明報專訊】文化藝術需有觀眾群賞識,香港當代文化中心創辦人及總監黃英琦參與討論,認為文化藝術應發展成為產業,惟此前需由基礎教育、業界交流、各方面配合。黃慨嘆中學文憑試(DSE)報考藝術教育科目人數呈跌勢,稱有學校的設計與應用科技活動室變成雜物房。她質疑日後是否有足夠的年輕人可培育成文藝界人才。籌辦流行音樂會的演出業協會副主席許冰心提到,流行文化與藝術無衝突,認為兩者可crossover和共存,盼政府提供交流機會。
翻查考評局數字,今年DSE有3446人報考視藝科,與首屆2012年的4512人比較,跌約24%;170人報考音樂科,較首屆239人減少29%。設計與應用科技科454人報考,較首屆821人跌45%。(見表)。
黃英琦說,相信市民皆同意香港是金融之都、創科之都,但如果形容香港為「文化之都」,「尤其問年輕人有沒有信心(稱香港為「文化之都」),其實大家腦中可能很多問號,仍有很大落差」,她說仍需各界努力,改變大眾思維,促進香港發展成中外文藝交流中心。
高靜芝籲拓展觀眾群
「不能脫鈎教育 應從小接觸藝術」
曾任中央政策組顧問的高靜芝在台下發言,稱本港如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,拓展觀眾群是要素之一。她說,本土觀眾群現受流行文化吸引,「非流行文化,變成小眾的活動」。她稱曾出席表演藝術活動,僅有兩三成入座,認為需建造文化藝術氛圍,「不能與教育脫鈎,讓小朋友從小接觸藝術文化,將來才有龐大觀眾群」。高靜芝續稱,應善用大灣區市場,同時設法吸引全球的人來港欣賞文化藝術,當中宜拓展文化旅遊,讓香港建立自我品牌和精品。
演出業協會副主席許冰心表示,目前香港以流行文化為主軸,但流行文化與藝術文化並非互相衝突,舉例不少演唱會項目設計過程融入了藝術文化,「兩者可crossover和共存」,希望政府提供橋樑予不同的文化有合作交流機會。
(香港新坐標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