塗鴉第一法則:不准在塗鴉上塗鴉

(Presented by WAW Creation)時間是2021年12月1日下午4點,地點是M+視覺文化博物館的地下大堂展廳。此時彼地,我見證了香港塗鴉史上重要一頁 — M+博物館人員在「曾灶財作品」前喝止亞洲塗鴉第一人:「不准在塗鴉上塗鴉!」

是的,摧毀的衝動也是一種創造的衝動(The urge to destroy is also a creative urge)。另一塗鴉大師卻彷彿塗出個平行時空,半幅《女孩與氣球》三年前在拍賣官落槌的一刻被剪成碎紙後,Banksy這幅代表作最近破紀錄以1,858萬英鎊拍出,價錢比摧毀前翻了幾番!問題來了,《女孩與氣球》的原作是塗鴉,在拍賣行破紀錄賣出的卻只是塗鴉原作的限量複製畫。限量複製畫天價拍出,為什麼?更大的問題,其實是所謂「曾灶財作品」根本不是塗鴉。嚴格來說,我認為這幅作品算不算出自曾灶財亦有待商榷。

「在塗鴉上塗鴉」這個指控是言重了,因為塗鴉第一法則就是不可以塗污別人的塗鴉。當日,亞洲塗鴉第一人做的並非被視為挑釁的go over,而只是「摧毀的衝動也是一種創造的衝動」之外另一種有藝術價值的二次創作。把過程記錄下來,是一件有意思的藝術作品。無奈,「塗鴉」在香港仍是個經常被錯誤理解的概念。

關於曾灶財,M+的策展人彭綺雲說得好:「他不是傳統藝術家,也不是攝影師和設計師。他當時的作品都是為自己做的,亦都是為香港而做的。他是在街頭創作的,好代表到香塗鴉第一法則:不准在塗鴉上塗鴉港視覺文化的作者。」甚麼值得在博物館展出?這是曾灶財的塗鴉觸及M+關注的核心議題。然而,當社會對塗鴉還未有正確理解,這 個問題是難以得到適當的回應。有報道曾形容:「《無題(門)》塗鴉寫於木門上,木門附有圓形門環。《無題(九龍地圖局部)》繪於九龍半島的地圖之上。這些塗鴉所繪之處,有別於曾灶財一般繪於街頭電箱、橋墩、柱樑的習慣。」我之所以說這些「曾灶財作品」根本不是塗鴉,不是因為所繪之處寫於木門或地圖之上,而是因為「不問自塗」才算塗鴉。而又正正因為「不問自塗」,塗鴉藝術家早有準備作品會被摧毀,所以《女孩與氣球》的複製畫值錢,被摧毀過的複製畫更值錢。另一個平行時空,我不認為 M+的《無題(門)》或《無題(九龍地圖局部)》是「不問自塗」的作品,這兩件作品是否出自曾灶財,其實取決於什麼動機的人邀請九龍皇帝在街頭以外的地方御筆提字?

說過了,偉大的藝術家偷,西九的藝術家抽。邀請九龍皇帝在街頭以外的地方御筆提跋,靚抽!2021年12月1日下午4點,亞洲塗鴉第一人Syan手執九龍皇帝的墨寶兼合照在M+的《無題(門)》前再度合照,博物館人員驅趕的一刻,此時彼地我見證了一件「不問自拍」藝術作品的發生。

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

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

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徐家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