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江歲月

英女王兩度訪港 屋邨市民夾道歡迎

在港人的集體記憶當中,「伊利沙伯二世」不只一種意義:既是兩度訪港的英女王;與此同時,也是一間大型綜合醫院的名字,亦是一間著名中學的校名。當然,這個名字更是人人朗朗上口的「事頭婆」的原裝正身。

英女王駕崩,在回歸25年的今天,金鐘英國總領事館外的弔唁人龍,客觀說明這位1997年7月1日前的香港「事頭婆」,在香港社會仍是一個不能磨滅的回憶。這一段回憶,年輪跨度大、人口涵蓋面廣,在近年大批被認為是「集體回憶」的已經消失的人與事裏,可以說,這是最深刻的一個。

伊利沙伯二世留給香港的,有已成記憶的到訪,以及仍然存在的機構、建築。也許,你未必親睹英女王風采,但英女王在其他層面,在極大部分巿民的「香港人」的這一身分中,與我們有過某種接觸。這一段段歷史,在英女王逝世之後,一一在記憶裏給翻尋出來。

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在1975及1986年曾兩次訪港,是唯一訪港的英國國家元首。其中她1975年訪港時致辭形容「港人所遭遇之困難愈甚,則其鬥志益堅,百折不撓,力爭上游於罕見之逆流之中」。 

英女王1975年曾到訪當時新建成的愛民邨,翻查新聞片段,當時居民夾道歡迎,在屋邨圍欄及平台圍觀。多名愛民邨居民對當日情景歷歷在目。86歲的陳伯於愛民邨街市賣菜40多年,他稱當時親睹英女王在其檔口外經過,她亦透過翻譯向其了解出售哪些蔬菜,「感覺都幾親民、幾好笑容」。1975年入伙愛民邨的76歲林伯形容,當年「好轟動,兩邊企滿路人歡迎她,(與民眾)只有一條馬路之隔,保安不算嚴密」,又形容英女王「好寬容、好靚」。他對女王離世「感到好難過」,形容她「得民心,好照顧香港居民」。 

港大歷史學系教授高馬可說,英女王1986年訪問特別之處,除了是中英兩國簽訂《中英聯合聲明》後兩年,女王當時亦是歷來首個訪華的英國君主,後轉往香港,參觀工業、屋邨及女王喜愛的馬場等等也精心安排,以突顯當時香港進步及繁榮。 

香港與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回憶
英女王(左二)1975年5月訪港,在時任港督麥理浩(左一)陪同下到訪中環嘉咸街街市,並與檔販互動。(黑白資料圖片)
香港與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回憶
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(前中)曾兩度訪港,圖為她1975年到訪摩士公園游泳池,大批市民於附近山坡駐足遠望,時任港督麥理浩(前右)陪同在側。(黑白資料圖片)
香港與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回憶
英女王1975年到訪愛民邨的鄧氏家庭,接受家中幼女獻花,其後於該家庭寫有「四海一家」的橫額上簽名留念。(黑白資料圖片)
香港與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回憶
英女王1986年10月訪港時,在九龍公眾碼頭乘坐港督遊艇渡海,在皇后碼頭登岸。(黑白資料圖片)
香港與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回憶
香港與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回憶

前官員憶述 讚英女王親切

英女王駕崩震撼本地及海外港人,她兩度訪港相片及片段在網上廣傳。當年有份參與接待英女王的多名前高官均憶述她親切隨和,有時閒話家常,並無高高在上感覺。據悉,前特首、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亦到英國駐港領事館弔唁。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在社交網站說,英女王令人感覺是盡責及關懷的君主,儘管久經風雨但從不卸責,是韌力及對英國人忠誠的象徵,望她安息。 

1975年任九龍城區政務專員、有份陪同英女王到中環嘉咸街街市的資深大律師梁定邦說,當時獲時任港督麥理浩邀請擔當臨時官方翻譯;而英女王抵港前,時任布政司羅弼時領導工作組在每個參觀地點都巡視兩次,並由麥理浩及夫人實地綵排,其間麥理浩夫人扮演英女王。梁定邦說,英女王發言時考慮周到,經常都緩慢及提高音量,令自己可輕易翻譯。他形容對方對隨行人員及遇到市民都非常親切,過程令人樂在其中。 

1986年時任區域市政總署長的孫明揚向本報說,英女王在沙田大球場發言鼓勵青年,她見到表演後並說「原來香港有啲咁嘅嘢可以玩」。孫對女王逝世消息感突然及惋惜,但認為她本人對香港影響不是很大,反而是港英制度。常有金句的孫公稱,昔日英國被譽為日不落帝國,如今「英國時代終結咗好耐啦!」

 

蔡堅:沒架子成功公關

40年前初任伊利沙伯醫院醫生的蔡堅在英國留學,與一批英聯邦留學生獲英女王接見,笑言「當時喺QE(伊利沙伯醫院)做緊放有薪假期,放假讀3個月,來到撞到QE(女王)」。蔡堅說,女王當時也問及他們學習,認為對方作為國家元首、沒有什麼歧視態度,是成功的公關。

香港與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回憶

英女王訪港 明報昔日報道

Previous slide
Next slide

女王頭錢幣現炒風 「斗零」最值錢

英女王駕崩後,二手拍賣網站 Carousell 上多個賣家出售英女王頭像錢幣,包括1元紙幣、1仙、5仙和1元硬幣。1元紙幣有人叫價520元,標明1959年版本,圖片可見紙幣被封存好:亦有人出售 1973 年的1元硬幣,標明「硬幣表面非常良好」, 20個叫價328元。 

金輝錢幣郵票公司東主陳榮輝昨表示,明顯多了市民找印有英女王頭像的錢幣,亦有行家找他取貨,「成朝都有人問!」當中最受歡迎的是1952年起發行的「女皇頭」1 元紙幣。當得知網上有人叫價逾 500 元,陳即稱「咁誇張」,笑言現時市價僅約一半。 

印有英女王肖像的硬幣則以絕迹市面的「斗零」最有價值,陳榮輝舉例 1964 年的「斗零」因發行量小而成珍品,但新舊程度不同,價格可相差10多倍,「用過的話起碼 1000元一粒,全新的話則可以到兩萬元」。至於市面仍流通的各式女王頭硬幣,則只有個別年份的全新硬幣才有升值潛力。 

陳又稱,個別年份的硬幣因價值較高而有人作假,提醒有興趣購買稀有錢幣者注意真偽,「例如 1964 年斗零,小心點看那個 4 字,如果前面196都好實,4字浮浮的,那就是假的,可能有人用 61 年(硬幣)改成」,一般市民用放大鏡小心觀察已可辨別。 

香港與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回憶
香港與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回憶
香港與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回憶

以英式品味及王室紀念品為主題的 Badges Story,9月9日晚起銅鑼灣店人流開始增多,全日約 50 多人,部分人購買女王登基 70 年紀念銀幣。負責人 Brian 表示,女王逝世後收到逾千個短訊,除部分查詢收藏品,亦有不少人在短訊表達哀傷情感,「在過去10至20個小時都沒有太多睡覺」,逐一回應相關信息。 

Brian 對英女王逝世感突然及傷感,認為於香港人而言,「不是因為她是君王或是政治人物所以大家很喜歡她」,而是懷念其作為香港黃金時代的象徵,「在公眾眼中散發親民精神,不會有高高在上感覺,令港人有親切的回憶」。他特於店外櫥窗的女王肖像外擺放白花,以表哀悼。 

Brian 又說,暫不推出任何英女王逝世相關產品,「不想與商業行為有任何聯繫,難聽些說是『發死人財』」。他計劃在網上整理有關女王葬禮儀式等的禮儀知識,讓港人了解。其店亦會印發多款女王肖像明信片免費送贈市民,至哀悼期完結。 

香港與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回憶
香港與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回憶
香港與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回憶
香港與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回憶
香港與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回憶